前几天暑假回老家,到一个亲戚家串门,竟然发现,两年不见,她已经成为村子里远近闻名的新晋巫师了。巫师在我们乡村中,女的叫神妈妈,男的叫神头子。在乡村,神妈妈多于神头子。
这个亲戚是我的一位远房表姐,按照血缘关系我们应该很远。因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一个干部,当年我考学的时候,找过他参考专业,平时对我们帮助也挺大,所以一直有来往。表姐小时候的生活比较优渥,尽管出生成长在农村,但是因为她父亲的关系,她没有经历过农村的苦日子和农活的劳累。长大之后,嫁到不远村子的一户殷实之家。但是随着她父亲的去世,本来殷实的家庭开始衰退。她的丈夫虽然做生意,但是这几年生意并不好做。
她是怎样成为“神妈妈”的,我并不知道,也不曾听到父母提起。因为疫情的缘故,我们有两年不曾去她家了。今年,刚好我假期回老家,也就去看看她,到了她家才知道她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神婆了。
见面叙谈,自然是谈到她的职业。我们因为亲戚,所以免费为我们服务了一次。父母最关心当然是弟弟的婚事,今年四十岁了,尚且单身。表姐的算法自然是什么时间,什么方向,什么年龄的女孩比较适合,这些不变的套路。还有就是家里的风水,哪里需要更改的,哪里需要拆掉等等不一而足。其实这些话语讨论,我小时候几乎在每个算命大师那里都听过。在和她闲聊的过程中,得知现在来找她的人所问的事,排个序的话就是婚姻、身体和未来命运。其中婚姻比较集中。来找她的普遍关心自己的大龄孩子什么时候结婚,什么时候能解决对象问题。而身体问题相较于婚姻来说倒是不多。因为现在医疗发达,医保已经覆盖,很多病都可以治疗。而对于那些得了绝症的家庭,反而能看的开,不会再纠结于神秘力量的医治。来找她的一般是精神性疾病。农村至今对精神性疾病,如精神分裂和抑郁症,仍然不能形成科学的认知,而是将它们视为某种神秘力量的入侵。
关于婚事,这几乎成为农村当下最迫切和压力最大的事项。现在的农村,年轻人很少,能出去打工的基本都在城市打工,那些出嫁的一般在县城也有房子,为了孩子的教育,他们一般在县城居住,很少回家。农村基本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。此外性别比例严重失衡,造成农村大量未婚男性的剩余。加上结婚成本日益升高,县城一套房子,农村一套房子,一辆车子,再加上彩礼,这些基本需要六七十万左右。
面对这种婚姻的压力,毫无头绪的父母以及承载婚姻压力的单身男青年,不得不把这种不确定的预期寄希望在神秘力量之上。我大姐从儿子二十一岁开始,每年都会去找神婆巫汉去算命,而每年的答案都是“明年”,所指定的未来对象的方位,也不断变换,但是大姐每年仍然会相信他们的神秘预言。尽管大姐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,是教会秧歌队的一员。但是教会在自己所焦虑的儿子婚事之上并不能提供什么有效帮助,除了祷告代祷与等待上帝旨意之外,并没有其它的措施或者明确信息可供参考和依赖。但是她并不认为自己去找神婆巫汉违背了自己的信仰。在她看来,信仰上帝是一回事,找神秘的民间宗教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。
近几年经济形式不好,对农村的经济和收入也有影响,尤其那些为了结婚而债台高筑的家庭,更是对未来没有确定感。这也加剧了他们对确定性的渴望。这种背景下,也许可以说明农村神秘的民间宗教回归现象。
在整个宗教市场的现状之下,基督教显然并没有优势与民间宗教竞争。因为基督教将民间宗教的神秘主义列为邪灵加以排斥。教义中又没有预言未来的内容。因此不能像民间宗教那样,为压力之下的人,提供确定的未来。但是经济形势的差强人意,却让基督教的灵恩派开始小范围的升起。
当一个社会缺乏透明的规则,从而让人们对不能把握未来,对自身命运没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,往往会选择神秘的力量,用神秘来打败神秘。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通过什么努力,来改变现状,尤其是过去的努力并未取得相应的回报,动摇了他们对公正的信仰。既然社会的规则无法把握,那么自身的困境也就无法解脱。就像老舍笔下的祥子一样,努力很多年,并未获得幸福生活,反而伤痕累累,一无所有。最终祥子放弃了勤劳致富的信念,反而去相信宿命论,最终成为“城市的垃圾”。
灵恩派的复兴与民间宗教的繁荣往往有极高的重合度。在八十年代前后,农村的经济压力很大,养老、教育和疾病成为农村家庭的三座大山,这个时候农村巫术市场很繁荣。在笔者小时候,七百人的村庄有着七八个民间宗教的从业人员。而与之相伴的则是基督教的灵恩派、长寿派的流行。那个时代和今天相似,都是未来不明朗,社会规则不透明的状态。
然而这种状态对于基督教来说,可能是一种挑战,他怎样在这种环境下,以自己的教义来安慰和带领那些困境中的人走出来,让他们感受到上帝对他们当下困境的回应。这是值得我们所有基督徒思考的问题。
可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:lidaonansir@163.com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